成都青白江:高质量打造陆港枢纽
- 时间:
- 浏览:1230
- 来源:成都的士票 网址:http://hauppaugue.com
5月31日,成都国际铁路港,成都中欧班列南通道“欧洲通”公共班列首发。该趟班列以“枢纽对枢纽”的开行组织方式进行集结分拨,形成成都中欧班列南通道线路的多点通达。
去年,中欧班列(成渝)开行量超4800列,占全国比例超过三成。成都市青白江区作为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,实现进出口总额242亿元。
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,深化“四向拓展、全域开放”,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,提升中欧班列(成渝)运营效能,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。对青白江区而言,这为其发挥开放优势、提升城市能级、服务发展大局提供了机遇、指明了方向。
青白江区持续做强国际铁路枢纽辐射能级,正加快构建7条国际铁路通道、5条铁海联运通道,优化完善成都国际铁路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,促进国际班列质效稳步提升。下一步,该区将加快提升国际门户枢纽、现代产业、创新策源等核心功能,推动城市整体功能提升,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,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力量。
聚力“四向拓展” 做强陆港枢纽能级
近日,一列满载日用百货和电子配件的国际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,驶向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。这是成都—加德满都国际班列首次发车,也是成都开往南亚国家的首趟国际货运班列。
成都轩鑫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此趟班列运输货物的货主之一。该公司董事长汤丰朝介绍,公司以前出口到南亚国家的商品,主要采用汽车或海运运输,“现在搭乘成都至加德满都的国际班列,更安全可靠,而且运输时长较之前节约20天,大大提高了效率。”
成都—加德满都国际班列的首发,填补了成都至南亚国际货运班列的空白,为成都与南亚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拓展了一条新线路、新通道。
时间拨回到2013年4月26日,首列蓉欧快铁(后统一命名为中欧班列)当天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始发,沿着全长9826公里的铁路驶向目的地——波兰罗兹市。如今,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始发的中欧班列已稳定运行9年,连接境外74个城市和国内25个城市。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,不断完善国际供应链体系,青白江区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、从老工业基地向“港口城市”的历史性转变。
凝心聚力,接续奋斗。高质量打造陆港枢纽,如何提升枢纽能级?据介绍,青白江区正加快构建陆海互济、四向拓展的“7+5”多式联运体系。西向,加大中欧班列南线开行力度,力争实现欧洲主要节点城市全覆盖;南向,加密中老、中越跨境直达班列开行频率,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功能;北向,加大对白俄罗斯等国家的覆盖范围,持续深化“运贸一体化”;东向,与上海、宁波等港口拓展“枢纽对枢纽”铁海联运合作,构建日韩经成都至欧洲的双向国际中转网络。
下一步,青白江区将着力提升成都国际铁路港辐射带动能力,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集结中心优势,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主枢纽功能,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,提高陆港集疏运能级和智慧化运营水平,全力保障国际供应链安全稳定。
推进建圈强链 提升现代产业功能
5月25日下午,位于青白江区的成都达海产业园,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大货车通过门岗的数字化识别后进入园区,再通过园区内的导航系统抵达仓库。随后,库房管理员扫描货品标识码,识别货品信息,收发管理一次完成。
这是积微物联智慧物流平台(以下简称“积微物联”)的一部分工作流程。该平台连接货主、承运人、平台服务商,可提供大宗商品从生产前到收货后的全流程服务。积微物联于2013年在青白江区成立,是由央企资本投资打造的大宗商品全产业链服务平台。9年来,积微物联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助推大宗商品生产企业转型升级,成为成都物流产业链的链主企业。
建圈强链,是成都市各级各部门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。在成都明确的20条产业链中,涉及青白江区的有新型材料、物流业、大数据产业、绿色低碳产业等4条产业链。围绕这4条产业链,青白江区确立了新能源商用车、绿色建材、国际贸易物流、开放农业、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、绿色低碳产业6条区级重点产业链,大力实施建圈强链行动,推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瞄准重点龙头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实施靶向招商引资,青白江区大力开展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。今年一季度,该区签约引进30个产业化项目,其中“专精特新”项目4个。同期,该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823户。
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区下一步将坚持大抓工业、抓大工业,积极培育和招引先进材料、装备制造等链主企业,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集群集聚,打造适铁欧亚出口导向型先进制造业基地。同时,坚持发展临港生产性服务业,瞄准全球供应链龙头企业招大引强,探索“班列+公共仓储+跨境电商”商业新模式,建设陆港型商品集散基地,打造国际供应链经济核心区。
实施建圈强链的同时,青白江区还陆续出台相关助企纾困措施,全力保障产业链、供应链安全稳定。3月23日,该区出台15条暖心措施,为服务业企业减负。5月31日,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台“供应链保稳提质”10条措施,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强化科技创新 打造中试产业基地
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,加强原创性、引领性科技攻关,持之以恒强化基础研究,实施重大科技专项,加快建设中试熟化平台。
青白江区日前提出,打造“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、小试中试、产业孵化、生产制造”五位一体的“一带一路”中试产业基地。
“中试,是中间性试验的简称。如果说原始创新是从0到1,产业化是从100到N,那么中试就是完成从1到100的过程,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和推向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”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说,该区将深化与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,以科技成果转化聚集行业龙头企业和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抢占产业链高点,以中试产业基地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“二次振兴”。
打造中试产业基地,青白江区有基础和优势。该区坚持以产业化思维推进中试熟化全过程,积极构建全链条中试产业生态体系,突破了传统模式。同时,该区汇聚院士、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,以及各类企业科研团队等多元创新力量,全面构建科研人才支撑体系。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,将助力该区更有效地开展国际科技和产业合作,在中试产业研发和销售两端发力,最终形成辐射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中试产业集群。
目前,该区正以企业建设中试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,规划建设了“文澜智谷”“340科创园”“欧洲产业城”三个中试产业示范基地。同时,强化人才支撑,实施“智汇陆港”人力资源协同创新行动,设立2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,成功引进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40余位院士(专家),推动企业创新,不断壮大多元化中试基地人才团队。
下一步,该区将拓宽科技创新渠道,强化人才引育力度,整合中试平台资源,推动产业孵化提质,打造生产制造基地,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,探索构建“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、小试中试、产业孵化、生产制造”全链条中试产业生态体系,打通科技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高地,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“二次振兴”,助力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。(来源:四川日报)
猜你喜欢